“互聯網+”頂層設計出爐互聯網金融正式升級為國家重點戰略
“互聯網+”頂層設計出爐互聯網金融正式升級為國家重點戰略
作者:邱建明
編輯:本站
發布時間:2015-07-29 09:10:20
點擊數:10917
7月4日,國務院正式公開發布《關于積極推進"互聯網+"行動的指導意見》(下稱《意見》),明確未來三年以及十年的"互聯網+"發展目標。《意見》具體部署了"互聯網+"創業創新、協同制造、現代農業、智慧能源、普惠金融、益民服務、高效物流、電子商務、便捷交通、綠色生態、人工智能11項重點行動。
下面,就普惠金融方面來看看這次的"互聯網+"頂層設計對此究竟有何展望。
1、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四大業務
互聯網金融作為"互聯網+"的重要組成部分,正式升級為國家重點戰略。《意見》提出全面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,支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開展網絡借貸、網絡證券、網絡保險、互聯網基金銷售等四大業務,并充分發揮保險業在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中的作用。
2、探索推進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
《意見》還支持金融企業與云計算技術提供商合作開展金融公共云服務,提供多樣化、個性化、精準化的金融產品。支持銀行、證券、保險企業穩妥實施系統架構轉型,鼓勵探索利用云服務平臺開展金融核心業務,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務平臺的信用、認證、接口等公共服務。
提及云平臺,讓人不禁聯想到此前在今年5月27日剛開業的浙江網商銀行。沒有網點、不收現金,馬云這家"任性"的互聯網銀行,成為了中國首家完全跑在"云"上、基于自主可控技術的銀行。結合此次出臺的《意見》,讓人不得不佩服“馬首富”的遠見。
3、促進移動金融的應用
《意見》還明確指出,要推動金融集成電路卡(IC卡)全面應用,提升電子現金的使用率和便捷性。發揮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(MTPS)的作用,積極推動商業銀行開展移動金融創新應用,促進移動金融在電子商務、公共服務等領域的規模應用。
4、依靠監管和大數據征信減少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
近年來,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迅猛,許多公司推出了理財、投資、信托產品等多元化、個性化的服務,但這些公司產品創新上都存在合規性問題,即還有法律風險和障礙。業內人士認為"《意見》的出臺意味著,將會有監管細則明確下來,讓未來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。
此外,"互聯網金融想要走得穩健,法律法規是一條腿,征信數據是另一條腿。"針對互聯網金融服務存在的風險,《意見》要求利用大數據發展市場化個人征信業務,加快網絡征信和信用評價體系建設。改進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,提高金融服務安全性,有效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外溢效應。
5、積極拓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的深度和廣度
《意見》指出,鼓勵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提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,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、創新型企業和個人的投融資需求。規范發展網絡借貸和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,探索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。相關行動將由人民銀行、銀監會、證監會、保監會、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網信辦等負責。
此外,《意見》還提出將積極引導風險投資基金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于互聯網金融企業。根據此次指導意見,到2025年,網絡化、智能化、服務化、協同化的"互聯網+"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,"互聯網+"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,"互聯網+"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。而普惠金融也將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